社交网络将造就下一场盛宴

阅读 1049  ·  发布日期 2011-03-04 08:49:46  ·  新浪
随着影片《社交网络》的票房爆发式增长,新一代网络科技股走进投资者的视野。影片讲述的是,扎克伯格,这个年仅27岁的“80后”,顶着一头卷发、喜欢穿T恤和牛仔裤而非一本正经的西装,但他却做了一件改变公众话语权的大事:通过Facebook这个社交网络,让用户可以随时和朋友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用户间联系也更加紧密。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在享受娱乐之余,也嗅到了其中的机会。这是又一个值得投资的概念吗?

  这些以社交网络为新增长点的公司,用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以新浪为例,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在线广告营收同比上扬30%至8250万美元,获利的重要推手便是作为社交网络新秀的微博。看看苹果公司那些极为卖座的iPad及iPhone等系列产品,就很能理解为何苹果股价高居不下。可见,新技术是科技公司的一张金字招牌。

  除了公司自身独特的增长点,一些大行或是评级机构的态度也成为推高股价的另一因素。20世纪90年代末,只要能提出营运计划,无论盈利能力和真实的估值怎样,科技公司都能通过IPO,筹得巨额资金。

  那段时间堪称科技股的黄金(1417.40,1.00,0.07%)时期,一些投行也纷纷为科技股叫好,普遍给出极高的投资评级。高评级的光环令散户也忍不住入场。尽管当时也有不少人质疑科技股的估值,但惶恐情绪犹如沧海一粟,早就被乐观的潮水按下。结果可见,乐观的潮水最终变成来势凶猛的大熊市。2000年3月科技股泡沫破灭,自那时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很难重返之前的巅峰。目前该指数仍仅相当于2000年3月创下的历史峰值5049点的一半左右。这一股灾给我们的教训是:评级与股价走势通常是两码事。

  就在前几天,网络公司Twitter在与摩根大通的投资交易中,被传出获得45亿美元的评估值。评级的作用再度显现。这一次,投资者开始质疑。多年前的那场泡沫大破裂会不会重演、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互联网科技是不是估值过高;虽然这些网站有着高达数亿的用户,但他们的联结程度有多紧密,能产生的真实价值有多少……这一连串问题都反映出投资者曾经被蛇咬后的谨慎。

  也许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互联网中的泡沫因素可能确实存在,毕竟资金面宽裕与逐渐升温IPO都在助推该行业的股价。但是,和本世纪初那场泡沫不同的是,市场不再对创新概念和模式进行盲目炒作与追捧,近年来获得融资的互联网公司多半已具备较成型的商业模式。从这一点上来看,也许这些公司的估值水平尚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如今又有多家机构在上调科技股的展望,比如Susquehanna将新浪评级从中性调升至正面,并将目标价从89美元上调至99美元。社交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兼具媒体和社区的功能,也许这将成为其今后盈利的重要基础之一。又或者,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向更为多元的文化方向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爱上这种通过社交网络表达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