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的互联网缘何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为,除却互联网在技术层面具有传播效率高、覆盖面积广,以及信息内容海量等显著特性外,美国自认为的“强势文化”优势和先进技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利用强势文化和技术制造标准,再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标准,主导并传输给其他国家,自己则在其中牟利,这一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它惯用的政治手段,“互联网自由”也不例外。据称,美国政府直接掌控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可以随时干涉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系统,如令一个国家的互联网与外界隔绝,或使其彻底陷入混乱,或对其进行监控等。由此可见,所谓的“互联网自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反观近期北非及中东地区的混乱政局,虽然主要的行为主体都集中在这些国家内部,但究竟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一目了然。美国对外宣称要让“封闭落后”的国家通过互联网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对内却完完全全实行“双重标准”。且不论境内监控、《爱国者法案》等一系列有体系的长效措施,即使通过余温尚存的阿桑奇“维基揭秘”事件,也能看出美国“互联网自由”的实质所在。就在希拉里发表第二次“互联网自由”演讲的那一周,联邦调查局就主张扩大政府对社交网站和Skype等加密在线通讯工具的监督权。参议院考虑进行立法,赋予司法部在取缔“流氓”网站域名方面更大权力。与此同时,在一场执行不力的取缔10个儿童色情网站域名的行动中,国土安全部错误地关闭了8.4万个网站。
对内严控,对外却贩卖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在“盟友”和“邪恶轴心”之间区别对待,这样的“双重标准”折射出的是带有偏见的冷战思维和新时期的国家利益。既然自己也做不到“言行一致”,那你又凭什么让全世界都心甘情愿地被你的“网络霸权”所笼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