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治“网瘾”,本就奇葩;被叫停后能堂而皇之存在这么多年,更是“奇观”。
据新京报报道,从2014年夏天到今年8月初,16岁男孩付楠被家长三次强制送到位于临沂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接受准军事化管理、“电击治疗”。而早在2009年,电击治疗的问题就曾被密集曝光;当年7月,卫生部致函山东省卫生厅叫停“电击治疗”。数据显示,2009年后,每年仍有数百名青少年被送到这里,接受“治疗”。
“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本以为,对电击治“网瘾”的合理性判断,时间早就给出了答案;没想到,距当初遭曝光、惹非议、被叫停已7年有余了,时间竟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原来“网瘾电击治疗”还在被使用,只不过从当年的“电休克治疗”变成了“低剂量电刺激治疗”,从以往高调现身转入低调潜行;其首创者杨永信也凭着这套疗法吃香喝辣。这何其荒诞?
都知道,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在人们生活中无限拓殖。在此背景下,有些家长还抱着成见,将孩子装进“网瘾”的筐子里,无异于刻舟求剑;至于俨如刑讯般的电击疗法,居然还能在无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被应用,在不少事故、观念迭代在“读秒”的当下,许多人对它仍痴“信”不改,这太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犹记得,2009年杨永信的电击疗法被曝光后,就曾引发哗然一片,有不少亲历者反映“电击虐待生不如死”,卫生部叫停时也称,组织专家论证,一致认为“电刺激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还表示,叫停后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