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支付宝改昵称这事上 我们应该较真?

阅读 491  ·  发布日期 2016-06-02 09:00:19  ·  虎嗅网

昨天是儿童节,大家都很欢快,许多企业都会在这样的时点做一下应景营销。今年,最淘气的,是支付宝。

 

支付宝将部分用户的昵称强制修改,增加了“宝宝”二字,想要给用户惊喜。在其最初设计中,6月1日到6月5日之间,用户不能将昵称改回,也不能改成别的昵称,理由是“系统维护”。或许是监测到舆情的变化,支付宝旋即开放了修改权限,用户可修改昵称。

 

看到这个消息,还以为是恶作剧,打开支付宝看了一下,我的昵称已变为“阿超宝宝”;再看我老妈的支付宝,也被加了个宝宝;一些英文昵称被加了“宝宝”更是搞笑。“宝宝化”的支付宝,确实多了一些喜感,看上去很应景。不过,仔细一想,这事儿不太对,或者说,太不对了。

 

在我印象中,将用户昵称强制修改,在互联网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记得2012年,微博营销十分火爆的时候,京东618期间,京东曾联合许多大V将头像改为京东618店庆日的图标,做了一场漂亮的营销——这时候,这些微博用户更换头像是自愿并且是收费的。在这件事情之外,我想不起什么时候有什么互联网平台出现过大规模的用户昵称或头像的修改。

 

“规模化修改”的营销价值无需赘言,为什么之前没有?

 

不是因为别的平台运营不聪明,而是大家都有一个常识:用户资料是用户在互联网平台最基础的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