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晨这十年:中国PE黑马成长记

阅读 1495  ·  发布日期 2010-11-20 09:36:20  ·  伊索科技
2009年10月,十年磨一剑的深圳创业板开闸,首批28家上市企业中,达晨创投投资的亿纬锂能、爱尔眼科及网宿科技连中三元,使得这家拥有湖南血统的深圳创投公司一举成为最受瞩目的本土创投黑马。在经历了中国创投业10年历练后,达晨正朝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PE快速迈进。

  坐在达晨位于深圳特区报业大厦东区23楼的办公室,达晨总裁肖冰对记者感叹到,“发展的确太快了,这两年新入行的年轻人很难想象过去我们的处境。”

  事实上,在最为成功的巅峰时期2009年,却是达晨的高层团队感觉最具挑战的时刻,“认真思考如何在下一个十年如何发展”,这家基金正在苦练内功,夯实内部管控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将过往的积累和成功可持续化。

  “九死一生”

  作为国内十年创投的见证者,达晨的起点是从2000年开始。

  1999年,作为电广传媒高管的刘昼也带着电广传媒的出资承诺从湖南长沙来到深圳,在他的运筹下,2000年4月19日,达晨创投正式成立。

  在董事长刘昼的主持下,2001年达晨投资了3个项目,分别是同洲电子、拓维信息和西风科技。

  这三个项目中有两个后来都成功上市,并给达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这已是后话。当时的情况是,从2002年起,随着创业板无望和国内资本市场萧条,达晨进入到“苦苦挣扎”的岁月。

  对于达晨这段时间的艰苦处境或许可以从肖冰的第一个项目说起。

  2003年,肖冰离开电广传媒总经理助理的职位,来到深圳,追随他的前任刘昼进入达晨创投。那时正是本土创投行业最萧条时候,也是达晨最困难的日子。

  2003年达晨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项目,这使得电广传媒董事会内部是否要继续支持达晨的分歧越来越大。

  董事长龙秋云依然支持达晨的发展,但是内部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达晨可能会拖垮上市公司。甚至,一度董事会还曾通过决议要把达晨全部撤掉。

  当时,整个达晨除了刘昼、邵红霞和胡德华三人外,就只有肖冰带着一个投资经理梁国智在看项目。

  发现和而泰这个项目的机缘来自于无意中看到一份创新企业50强的名单,智能控制器这个领域听起来颇有前瞻性,正好这家企业也是在深圳,于是便按图索骥的找上门去。

  当时的和而泰虽然业务发展不错,但资金链高度紧张,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自然是求之不得。

  但这个项目在达晨内部却引起很大的争议。原因并不难理解,当时的资本市场非常不景气,创投退出艰难,达晨不得不紧缩投资,而这样一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企业,如果有闪失不仅会让达晨血本无归,甚至可能秧及公司的性命。

  而肖冰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和公司的自我研发实力,力排众议,投下了这个后来被称为“九死一生”的项目。

  “当时本土风投业整体来说都处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我们投资的金额也比较小,只有600万,另外还缺600万的资金空缺,我们商量好通过贷款去解决,达晨可以提供担保。”肖冰说。

  然而,一场宏观调控完全打乱了他们的步伐。

  所有民营企业一刀切,贷款全部被停止。而对于和而泰这种缺乏足够固定资产抵押的小企业,更是求贷无门了。

  “企业创始人,另外两个天使投资人,包括刚刚进入的我们,全都慌了。”肖冰回忆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而泰资金链已经处于完全断裂的边缘,经常发不出工资,创始人不得不考虑把公司清盘或者是卖掉。

  而肖冰却不肯放弃。因为这是他到达晨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而且当时本土风险投资的环境很差,如果这个项目彻底失败了,未来投资就会更加困难,“对我来说基本上是背水一战的心情”。

  为了帮和而泰走出困境,肖冰到处想办法,有一段时间,他每天跑去企业,鼓励他们再坚持一下。

  肖冰说,那是他压力最大的一段日子,因为作为子公司,达晨每个季度都要向母公司电广传媒作汇报。“汇报的时候业绩当然是不行,那就会有很多的压力,所有的人都会批评你投错了。这个时候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出来。”

  幸运的是,2005年,渣打银行推出了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计划,高利息,但无须抵押。机缘巧合,和而泰成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客户,50万美元,帮助它走出了困境。

  2010年5月,和而泰成功上市,达晨所获回报不菲,肖冰的首战也终于获得了圆满。

  “另类”项目创品牌

  2006年,是达晨的转折年。

  2006年7月,同洲电子正式登陆中小板,这是第一只本土创投支持的企业在 A股上市。

  电广传媒2006年的年报显示,2006年1至8月,达晨创投实现净利润543.80万元,这是达晨成立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到目前为止,达晨已投资项目已有80多家,其中实现IPO有16家,这个成绩在国内创投中名列前茅。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达晨的许多项目都有让人眼前一亮之感。这大概是缘于达晨经常另辟蹊跷,投资一些在其他创投眼中的另类项目。

  2006年,达晨投资的圣农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经典项目。

  当时,正处于禽流感最严重的时候,位于福建山区的养鸡大户圣农公司却开始融资,许多基金前去看了,但都未敢下单。最后,肖冰顶住内部压力,以“如果公司投资这个项目,我愿意把自己的全部钱也压进去”的表态,投资了圣农。

  达晨投资圣农,颠覆了不少创投对农业项目敬而远之的偏见,之后现代农业项目越来越受到投资界关注,掀起了一股“上山下乡”的风潮。而这个项目的成功,也让达晨找到了一个优势行业,并将现代农业定为达晨重点投入的四大行业之一。

  中国连锁医院第一股爱尔眼科也是达晨的经典案例。2007年中,达晨成为爱尔眼科的发起股东,仅以不到800万的投入获得300万股。2009年10月,爱尔眼科与其他27家公司一起,首批登陆创业板。按目前市值,达晨的获利在30多倍。

  为何达晨选择项目的眼光在内资创投中显得与众不同?

  肖冰解释说,这其实是一个差异化竞争战略。他坦言,“我们当时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当达晨还比较小的时候,我们怎么超越同行呢?如果永远跟在别人后面,那你永远也赶不上他们。我们的策略就是用这些比较‘另类’的项目把公司的品牌做起来”。

  风控之道

  除了投资项目上的创新之外,达晨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风险控制非常严格。

  刘昼在达晨立下的规定是,主管项目的投资经理必须见过拟投资公司90%以上股东和管理层,对企业至少7个部门进行调查,至少与公司的4个客户面谈,调查3个以上的同类企业或竞争对手,问至少20个问题等等。此外,风险控制人员必须要在企业待三天以上,从不同的角度做全方位的尽职调查。

  “相对其他一些创投来说,我们的投资决策程序上是比较烦琐的。”达晨风险控制部总经理刘旭峰坦言。

  在达晨“4+1”的投资决策委员会组成中,除董事长刘昼、总裁肖冰、主管风控的副总裁胡德华以及风控部总经理刘旭峰外,还包括一位投资总监或风控总监,5席中风控就占了2席。

  肖冰曾对记者表示,作为主管投资的总裁,在达晨的投委会上,为了推进一个项目,他经常和风控方面的负责人当面争得面红耳赤。

  从这个角度看,风控在达晨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为了控制风险,达晨甚至也主动放弃了一些后来看来也能够成功的项目。

  随着达晨规模迅速扩大,项目越来越多,对于项目的风险控制,除前端之外,后期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项目增长很快,如果只投不管,这架高速增长的马车就有可能失控。” 刘旭峰说。

  对于后期管理,达晨引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做法是——评级制。

  “评级标准是按照投资时预期来审查的,每半年调一次。”刘旭峰介绍,超预期的项目为五星项目,也就是说完全不用操心,达到预期的为四星项目,也基本不用操心。目前达晨达到四星和五星的项目约占总投资比例的70%。没有达到预期的项目为三星项目,约占20%,这类项目就需要多一些过问,看看公司有什么问题,是否需要改变战略等。剩下的与预期差别较大的二星项目可能是需要做处理,比如回购,转让,而一星项目很可能是将面临清盘。

  “当然,评级只是用来帮助我们分类管理,并不是说低星级的项目就是不行,只要没有死掉就还是有希望的,实际上市场波动很大,有的项目上半年是三星,下半年就是四星,甚至五星,都很正常。”刘旭峰说。

  目前达晨旗下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已经有9只,年底前还会成立一只美元基金。

  对于肖冰来说,一个遗憾是受制于基金续存时间的限制,目前达晨所投资的早期项目还比较少。

  “对于早期项目,我们现在只能主要以自有资金来投,现在已经投下去的项目中有两个项目是没有赢利的,还有三个现在是亏损的。”肖冰说。

  而主管募资的副总裁邵红霞则表示,“下一步募资,我们会考虑把基金续存时间做一些调整,延长到 8+1+1,时间长一点,这样我们就更有底气去投一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