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要做O2O,并且李彦宏已经初步砸下了200亿,看似声势浩大的举动为何不被华尔街买账?
在百度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再次强调了O2O业务对集团长期增长的重要性,甚至将其上升到一个“新百度”的高度。其背景与三年前李彦宏高呼百度需要狼性并进行移动转型的情形相同:百度江湖地位遭到了业界的质疑。
要知道BAT统治中国互联网江湖已久,而近来业界有为AT“X”之说,而“X”则是正在代替百度跻身三巨头的新势力。“喜新厌旧”者现在讨论的预话题是:京东是否会超越阿里?百度还是不是互联网巨头?笔者认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这两件事前一个答案是否定的,后一个答案是肯定的。
怎么说呢?
自有流量是王道
还是从关于百度互联网巨头身份的议论开始,引出百度O2O在市值中的分量。
按11月11日收盘价计算,百度阿里的市值分别为701亿美元和1993亿美元。而京东市值为381亿美元;小米最近一轮融资时估值达450亿;滴滴快的、蚂蚁金服、“新美大”若登陆资本市场,市值将达数千亿元(折合数百亿美元)。
7月30日,笔者曾撰文讨论百度的估值。认为百度目前的估值“=搜索业务估值-O2O对利润和现金流的影响”(就是说O2O业务被打了负分)。“对未来的百度,比较合理的估值方式是采用绝对、相对混合法:搜索业务仍采取绝对估值,对O2O业务采取相对估值法”。
决定互联网企业江湖地位的不是市值而是流量,而且是海量的自有流量。正所谓“自有源头活水来”,没流量什么生态圈都是纸上谈兵。阿里不必从百度倒流量,腾讯不会求助于阿里,百度不依靠AT,于是有了“三巨头”。假如阿里象携程那样从百度买关键词,估值怎会超过百度?
自有流量是判断互联网公司是否处于第一阵营的决定性标志。除AT、360、小米、新美大等寥寥数家之外,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命脉都掐在百度手中。
流量与估值的关系
有海量自有流量的是王者,但流量的性质及衍生出的变现模式,对估值有极大的影响。以BAT为例:
阿里流量的“含金量”最高,因此估值也最高。用户是冲着商品来的,就算原本没打算买,逛着逛着就“剁手”了。
腾讯的“含金量”次之,通过虚拟商品、游戏、广告的现变有些“广种薄收”。
但腾讯这个“广”字太了不起了,几乎把全中国网民和智能机用户囊括进去了,而且地位十分稳固。阿里原本看不上京东,但京东投靠了腾讯阵营后,阿里也不太敢漠视京东了,而阿里的股价却承受华尔街分析师的质疑,于是腾讯的市值迅速逼近甚至一度反超阿里。
百度最“命苦”。先被说成“没船票”,花两年多时间完成移动转型:营收翻了倍且半数以上来自移动端。却又发现旧的变现模式只能让营收线性增长,不能给“华尔街”足够的想象空间。李彦宏只好率领“技术宅男”去开拓新的变现方式。#捧着金饭碗要饭#
以流量而论,百度可稳居巨头之列。不管用PC机还是手机,不知道的事儿还得百度吧? 在搜索领域,国内竞争对手份额被压缩到20%以下,谷歌即便入华也不见得讨到什么好,何况国际IT巨头尚无“客场”战胜中国公司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