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创业者喜欢谎报融资额

阅读 523  ·  发布日期 2015-03-04 10:49:32  ·  伊索科技

一位创业者朋友近期拿到一笔融资,问我怎么公布信息合适,“翻个倍OK么?竞争对手就是这么干的。”他小心求证。当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不久之前,一位做服务传统行业的私募基金经理在电话里跟我抱怨,“为什么你们互联网行业的人这么爱撒谎?”他提到了一个最近比较热门的招聘网站,明明是哭着喊着才拿到了一笔融资,转身到媒体面前就傲娇无比,“唉,我说我不要这么多钱,他们非要投这么多,我也没办法。”——融资额还从人民币宣传成美金。

  其实关于融资额的谎言远不止于此。一位朋友戏称,如果公司近期实在没新闻,抛个“据传”开头的融资新闻,只要额度够炫目,就可以迅速刷爆朋友圈。有媒体求证也没关系,公关回复“不予置评”就可以了。谣言自己长着翅膀,飞一阵儿才会落下。

  通常看来,撒谎是需要成本的,一个谎言需要更多谎言来掩盖。但是在融资额上的,创业者撒谎仿佛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涉及相关方的投资机构大多会三缄其口,即使有人问到了,一个“保密协议”就可以应付了。竞争对手也不太赶拆穿,因为大家彼此都“呵呵”。既然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那么撒谎有意义吗?撒谎又能得到什么?

  最简单的,关于融资额高低就决定了其宣传力度,尤其是一些服务C端的而非B端的产品。服务B端的产品对宣传需求比较低,但某些对C端有庞大需求,公司又没有太多公关预算的创业产品,谎报个融资额就是最好的信息触达方式了。有心的创业者会融资额融资故事创业故事打包出售的,卖卖情怀,也可以短期“红”一下。宣传还将直接有利于招聘,一个新融资的创业公司,加一个有情怀的创始人,对于求职者还是有些吸引力的。

  另外的需求来自投资机构。其实在金融行业都在玩“说谎者的扑克牌”,这个说法来自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推荐的书《说谎者的扑克牌》。撇开美国人的叫法,其实咱自己也经常玩这个“猜色子”游戏。就大家每人一个盅,里面有几个色子,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然后报有全场可能有几个三点,几个四点,直到有人开始质疑,揭开谜底。这是个需要通过撒谎和破除别人的谎言来取得成功的游戏。

  投资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尤其在互联网行业是“击鼓传花”的加速版游戏,时间很快就可以看到结果。这个与“猜色子”游戏一致,下家必须比上家报更高的点数。

  只有公司估值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后续资金进入,前期投入的资金才能安稳退出。而对外公布一个较高的融资额,一方面帮助投资机构宣传,更多的创业者会找上门来。一方面给释放虚实结合的信号,让同行不清楚自己手中的真实底牌。毕竟投资圈也很大,对于很明显的谎言,懂行的人会“呵呵”,但不懂行的人可能就真成了游戏中被套牢的那个“傻瓜”。

  一个投资业内朋友描述,在投资圈内同样分三六九等,有一些特别懂行的相当于股票中的“庄家”,他们洞悉甚至会制造一些趋势来炒热一些点。比如“神奇的90后”,“互联网思维”什么的。当互联网行业成为热门之后,大量资金会来“碰碰运气”。不少传统行业的PE资金转行做互联网的VC、甚至当年诸如“煤老板”之流多金但外行的人士进场后,因为不熟悉游戏规则,不小心就成为“接盘侠”。在炒得火热的时候接手一个业内人已经看清楚,肯定没有未来的产品,就像在游戏中最后报一个被证实是错误的数字。其实很多红极一时之后不久又销声匿迹的产品,经常伴随着一些获利套现跑掉的机构,以及一些本轮游戏输掉的“傻瓜”。

  不过,“默契的谎言”这种事儿,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2011年,窝窝团谎报拿到2亿美元融资被也业内戳了个底儿掉,之后窝窝团背上的“不诚信”帽子到现在也没甩掉。团购行业当年从资金到行业的混乱历史可以大书特书,而早年进入团购的资金大多没善终。这些血淋淋的现实促进了行业的“进化”,比如“默契谎言”本身就是进化的结果。

  结论是,既然谎言大家都有需求,而且是游戏中最有趣的的部分,大家也就不用天天想着揭穿了。不过,既然知道了是个游戏,而且是别人的游戏,外行的围观者也就不用太认真了。至于我的创业者朋友,他创业项目本身不是纯C端,而且有希望做得很大,就不用虚报太多了,甚至不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