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君正过年前夕的一纸公告,确认了此前与蚂蚁金服围绕着天弘基金增资与认购协议的纠纷,最终以和解收局。和我们之前的预计相符,余额宝作出了一定让步,从而完成了对天弘基金的控股。回顾博弈的过程,博弈双方都堪称理性。
余额宝的诞生几乎可以说是“碰”出来的。寻求在货基上有所创新从而扩大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跃跃欲试的阿里,双方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因为一定的人脉联系以及想法碰撞,创造了余额宝。之所以说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是因为阿里竞争战略需要鼓励争取支付宝客户把更多的钱存在支付宝里,但阿里不是银行,监管政策不允许给支付宝的存钱付利息,这样客户就宁愿把钱存银行里,只在必须时把需要的钱转到支付宝里。
但借助一下货币基金工具,不能付息限制就绕过去了。但支付宝客户受益从而加强粘性的同时,支付宝自身却要损失一大笔的银行利息,而支付宝正是靠着巨额利息飞快地实现了盈利。所以是更高的战略需求使得阿里作了利益选择。更关键的是,余额宝能否诞生当时在监管上是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据说之前其他几家基金公司类似的尝试想法并未得到监管层的首肯。
所以余额宝的诞生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勇于尝试是互联网的精神,阿里试探性地伸出了这一脚,相信也做好了随后再和其基金公司类似合作的准备,但之后的迅猛发展显然大大出乎阿里的预料,阿里迅速调整了战略。而且阿里很快认识到对吸纳了如此多阿里客户的天弘基金,却没有任何股权上的控制是大大失策了。
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支付宝自身需要在金融领域寻找解决方案而“试试水”,用马云的话说,“几百亿就很好”,没想到一下子成了“巨鳄”,巨大的资源有失控的风险,阿里只有抓紧亡羊补牢了。
当然,没有阿里的余额宝是难以想象的,很快,2013年10月9日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各股东达成框架协议,阿里巴巴出资11.8亿元,占增资扩股后天弘基金51%的股权,另一股东内蒙君正则需要增资6943万元,持股比例由36%降至15.6%。
但之后天弘基金另一股东内蒙君正却和阿里在增资协议上的细节上起了纠纷,内蒙君正迟迟不掏钱扩股,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君正缺这些钱,也不太可能是因为民营企业的君正突然为其他天弘的国有股东操心起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
我们不讨论双方的是非,仅纯粹就商言商,君正这次却是聪明的利益博弈。阿里之前的失策,让君正看到了博取更多利益机会。内蒙君正当然不会不懂阿里的重要,没有阿里就没有余额宝,而且当初和阿里合作换成任何其他的基金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也许阿里认为,余额宝的一切都是阿里给的,原股东跟着分享的已经够多了。早该知足了,但是,问题在于博弈的出发点是现在。
而现在利益的划分规则却并非根据大家之前的贡献。现在余额宝是个下金蛋的鸡,内蒙君正可以享有扩股前的36%,而扩股后只能享有15.6%。当然内蒙君正不可能拒绝阿里的入主,如果阿里彻底掀桌子,另起炉灶的话,那是绝对得不偿失的。但关键是今天阿里还可以轻易就另寻平台吗?恐怕君正清楚看得到,虽然没有阿里就没有余额宝今天,但余额宝发展到今天,一亿多客户已囊括了支付宝绝大多数客户,阿里要另起炉灶的话也将面临巨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