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谈互联网金融:国家应该“监而不管”

阅读 635  ·  发布日期 2013-12-17 08:51:19  ·  伊索科技
到2013年底,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到一个高潮。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不计其数的创业公司、以及传统的银行机构,纷纷加入这场大潮。而硬币的另外一面是,行业问题在不断凸显,P2P倒闭大戏拉开序幕,比特币在大涨大跌的过程中逐渐由香饽饽变成热山芋。对于这场汹涌而来的大潮,到底改变了什么?国家对这些新的业态该不该管?该怎么管?听听经济学家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是怎么说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冲击明显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首先被影响到的就是传统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产生重大的冲击。首先,在银行的存款方面,这种冲击已经显现,因为大量的消费者把资金用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商品上,会影响银行吸收存款的增长速度。此外,对于银行的客户来说,在张承惠看来,目前还不构成正面冲击,因为互联网金融主要还是面向银行顾及不到的小微企业和个人。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他们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会有一部分银行客户对互联网金融夺走。比如时候,现在有一部分P2P的企业向P2C过渡,这样它服务的对象由个人开始转向企业。

对此,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也表示,互联网金融也在进行一些资本类的产品和代理销售,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代销基金产品,代销保险产品的客户。余额宝,百度理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银行的业务;从信贷业务来讲,P2P的公司自己进行了交易综合,承担信息的中介,分担了一些银行的信贷业务。

当然,银行也在冲击下迎来改革,通过种种途径向互联网靠拢:广发、农行等纷纷推出P2P业务,民生银行旗下服务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公司已经开门营业,兴业银行等也将推出电商公司……

监管需放开:建议实行分类监管

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P2P、众筹、小贷等业务形态,大部分还在政策的真空地带,但对这些新兴业务,政府到底应不应该管?应该怎么管?

张承惠认为,在现阶段,对一些享有国家信用的正规的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活动,应该予以规范,予以监管的,但也需要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监管。

而对于不享有国家信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张承惠主张国家应该“监而不管”,至少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监而不管,所谓“监”,就是要对这个行业的风险加以关注,要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发展的原则,发展的方向,另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需要加快进行,比如不同的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企业的风险的衡量,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

另外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需要有一个相对的比较规范的统计系统,它到底业务量是多少,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人说得清楚,这些属于“监”的领域,我觉得应该由监管部门作出一个大的框架,作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