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现实往往是骨感的,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风险不容忽视。
互联网金融是个“烧钱”的行业。互联网金融能节约成本,但是互联网金融高科技属性决定需要高端设备、技术和人才,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成本。互联网金融企业一轮一轮地融资主要是追加投资的成本所迫。据公开的信息,阿里和腾讯一半以上股权在引资后为外资所有,马云及其团队只保留了10%左右的股权,在上市前为如何保持控制权殚精竭虑。如果当时不是缺钱,这怎么解释?互联网金融从小到大需要一个积累过程,不能期待一投入就产出,时间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投资者要冷静测算投资成本和盈亏平衡点,做好现金流安排。
互联网金融也是“高风险”的行业。金融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也不能例外。小微企业贷款在全世界都是高风险业务。互联网金融涉足资产类业务,将要重点管理信用风险;涉足支付类业务,则要重点管理操作风险。对于产生于英美的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如何在中国实现落地,中国没有现成经验,毕竟法制和信用体系差距很大。这些直接融资模式需要更高的法制和信用水平,金融消费者和公众对它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IT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课题。
发展互联网金融可能取得制度和技术双重红利,还寄托了发展包容性金融的厚望,将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是投资者须自担风险,不能指望政府兜底,也不能期待降低监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