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价格已经很实惠,硬件成本不再是用户选择的障碍;Android+iOS已经占据80%以上的份额,应用开发商做两个,最多三个版本已能接触几乎全部用户,所以Web-Base O/S对开发商的吸引力没有这么大;应用也很容易获得。
另一股势力是一系列以Android为基础变种过来的O/S。它们都缺乏自主之力,目前来看,暂时也没有独立的能力去发展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只能算是Android大生态系统上依附的一个小生态系统。
微软能不能成为强有力的三足鼎立之一,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
WP8的问题是,它是后来者,现在软硬结合高效率的已有iOS,全开放多人参与的已有Android,所以微软最早时把WP8定位在两者之间,集合两个生态系统的优点,一方面以授权的方式保证WP8是开放的、各厂家都能参与的,类似Android(我们先抛开许可证费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严格控制可用的芯片和硬件以确保统一性,类似苹果。
但一年发展下来,这种策略不算太成功,反倒像是把其他两个生态系统的短处结合起来——说开放,不够开放;说软硬结合,也看不出优势。作为一个后来者,WP8到现在还是给不出一个有力的理由让消费者从Android和iOS转到WP8。
笔者认为,如果改变策略,微软或许还有机会:一、曲线救国,先把平板电脑市场的生态系统打下来,再反推智能手机;二、发挥微软在企业应用上的优势,开发一套以手机/平板为终端的应用(像PC上的Office),以应用普及反推O/S,也就是WP8。
再说硬件的机会。硬件是三个领域中对用户黏度最低的一个。在苹果生态系统里,只有iPhone可选,现在假设未来的WP8也只有诺基亚的话,我们可以猜想的只有在Android阵营里硬件厂家的发展。
每一个厂家都极力在Android上发展自己的差异化或微生态系统,主要体现UI、小应用、局部硬件/软件的配合,如HTC的Sense、三星的SPEN和小米的MIUI等。这些虽有帮助,但没有根本性地把用户黏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