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粉丝经济学

阅读 736  ·  发布日期 2013-08-30 08:30:27  ·  伊索科技
粉丝是中国人发明的传统食品。但这里的“粉丝”却是由外来语FANS演变而来,所谓粉丝,专指那些狂热的追随者。<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就是粉丝经济。战争年代的实力看兵力强弱,互联网时代看粉丝多少。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粉丝,每个人也都希望粉丝如云。粉丝意味着力量。哪怕你只是一个草根,但只要你拥有了巨量粉丝,你就可以有强大的影响力。中国最早的意见领袖孔子,就是靠粉丝捧红的。孔子的三千粉丝中,用今天的网络语言说,大V有72名,孔子老师“述而不作”,叹口气都有人疯狂转发。粉丝们不仅给孔子缴学费、送腊肉,还帮老师出专辑——《论语》就是学生们搜集老师日常的微博、微信加工而成的。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粉丝不是一般的爱好者,而是有些狂热的痴迷者:“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

  从艺术角度来讲,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被广为诟病,但中国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部分人群正是郭敬明粉丝“四迷”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90后粉丝“护法”,《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如今《小时代3》又已经在摩拳擦掌了,有动辄上百万的纸质书印数做保障,哪怕被骂为脑残,郭粉们也会把《小时代3》的票房给硬拉起来。

  “粉丝电影”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观众不是因为故事情节去看电影,而是奔着追星而去。“粉丝电影”需要创新和年轻化,墨守成规只能被粉丝抛弃。

  移动互联时代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