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有独特的优势。银行之所以要与电商结合,最大的原因是风险筛选成本低,金融运作效率高,有风险控制手段。
阿里金融正是如此,这是阿里金融最可怕的地方。淘宝网宣布2010年注册用户数超过3.7亿,有数据称,截至2012年12月,支付宝注册账户突破8亿,日交易额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058亿笔。支付宝已经跟国内外160多家银行以及V ISA、M asterC ard等机构建立了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今年6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其B2B中国事业部网站注册会员数突破1亿。即使加总只有3亿左右的活跃用户,对于阿里金融也是一笔取之不竭的数据与信用财富。
这一风险数据系统,使得阿里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筛选出高增长企业与高风险企业,只要愿意就能高效识别可疑交易,阿里所拥有的支付宝与风险鉴别手段,可以直接掐断违约公司的脖子,余额宝等产品只不过是支付手段的衍生品种,只要政策放开,金融品种会越来越多。阿里金融形成正反馈,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有超过46万的商家和合作伙伴支持支付宝的在线支付和无线支付服务,合作越多、数据越多、能力越大。
阿里无意间打通实业与金融之间的瓶颈,有了企业、商家、消费者与支付宝,阿里拥有沉淀资金,有了交易才有诚信数据,相当于自身拥有评级机构,中国金融界(1.46,-0.01,-0.68%)领域最大的信用风险意外得到控制,贷款、典当等种种金融手段随之而来。正是淘宝等基础平台的交易与信用数据,支撑了金融的大数据平台。
但阿里缺乏传统的金融与大数据分析人才,一旦需要深入投资等金融专业领域,很有可能捉襟见肘。此外,虽然支付宝有沉淀资金,却没有银行杠杆,小贷公司不过两倍杠杆,与银行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与中小银行结合的、希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聚宝盆计划”才出炉。
与阿里相比,民生电商的优势是传统优势,如民生银行的背景与客户。民生银行有专业的贷款人才,拥有庞大的线下资源,116万的小微客户和11000多户私人银行高端客户。这些小微客户与高端客户的背后可能都有企业支撑,所有贷款信息尤其是小微企业贷信息全部上网,获得大数据分析支撑,降低风险筛选成本,一旦出现风险警示直接拒绝交易。民生电商还可以进行做市商的撮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