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信息消费

阅读 917  ·  发布日期 2013-08-05 08:30:47  ·  伊索科技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是创新最活跃、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广的领域。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7.6亿,同比增长77%,增速创历史新高,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经过几年的蛰伏时期,移动互联网下的信息消费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一)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互联网应用正加速向移动平台迁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交往、搜索、消费、休闲娱乐等应用日益普及,为信息消费提供了日益丰富的途径和形式。消费者对移动通信服务和终端产品的最终消费支出大幅攀升。据初步测算,2012年移动互联网直接信息消费达到6300亿元,占GDP比重为1.21%,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12%;预计到2020年,移动互联网下的直接信息消费将突破2万亿元,GDP占比将达到1.72%,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将超过0.13%。

  (二)移动互联网间接带动巨大消费市场

  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入信息网络。短信、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活跃繁荣商业市场,促进消费规模增长。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135%,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3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300亿元。

  (三)移动互联网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有利于提升高层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在提升居民个人消费层次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移动阅读的出现与蓬勃发展,极大冲击传统阅读,碎片化阅读形态从流行时尚转变为生活习惯,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明需求。据相关研究显示,47%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阅读的频率在2到5次。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提升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对于公共服务消费的重要途径。例如,北京市大力推进的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市民主页”,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享受到交通、住房、教育、医疗、文体、旅游等十二大类的服务及信息查询,极大改善了居民对于移动公共服务消费的亲身体验。

  (四)移动互联网创新生产管理模式

  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携性和移动应用的创新性,移动互联网与社会生产领域紧密结合,不断创造满足企业需要的服务和产品,推动新兴消费热点的形成。例如,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正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变,并成为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战略布局和竞争的焦点。如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SAP将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作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已聚集上千种企业级移动应用,覆盖4000万移动端用户,并雄心勃勃提出2015年覆盖10亿用户。此外,生产性的互联网服务正不断向移动互联网扩展。如基于个人使用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移动广告服务,由于其精确分析和推送能力而成为企业消费的新领域,谷歌2012年移动广告收入预计达到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0%,远超过其整体收入21%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