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阿裡之后,京東、蘇寧和慧聰網等也紛紛推出相類似金融業務。騰訊即將發布的微信5.0也將與“財付通”打通,引入支付功能。
網絡企業涉足金融業已漸成勢頭。隨著百度、新浪獲得第七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今年7月,央行網站顯示已有250家企業獲得牌照,其中包括阿裡巴巴、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巨頭。
互聯網金融改變了什麼
互聯網對金融業的“侵襲”正在改變傳統金融業生態格局,從觀念、運營模式,到資金鏈的流轉,網絡企業似乎在以一種無所不能的姿態宣告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與眾不同。
以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為例,用戶隻需將支付寶中的錢轉入“余額寶”,便既能正常消費,又能進行基金理財。與此前理財產品普遍設有門檻不同,“通過余額寶,一個人哪怕隻有一塊錢,都可以平等地享有閑散資金增值的權利。”支付寶副總裁樊治銘表示。
在相關專家看來,網絡企業進軍金融業更大的改變在於規則再造。
以阿裡小貸為例,相關專家分析表示,依托阿裡巴巴等平台多年積累的海量數據,可以有效控制風險,同時借助互聯網批量化、流水化作業,又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它還帶來一種新的微貸理念:信貸不再是一種權利,而是公平合理交易的商品、服務。
金融行業觸網求發展
面對低調卻來勢洶洶的互聯網企業,金融業並未無動於衷。2012年6月,建行啟動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台——“善融商務”,為客戶提供在線交易、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截至2012年底,已累計成交35億元,線上融資近10億元。
招商銀行攜手中國聯通於2012年11月推出首個移動支付產品——招商銀行手機錢包。浦發、農行、建行等也陸續公布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戰略規劃和最新產品。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互聯網與金融業不完全是競爭關系,兩者有融合的空間,是相互補充的。
今年2月,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家由阿裡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等公司共同成立的公司,因馬雲、馬化騰、馬明哲“三馬”同槽賣保險而備受關注,也被視為網絡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的一個典型。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看來,在未來發展中,新興金融應該是一個國有與民營共同發展、和諧發展的金融體系,是一個產生自基層,因而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金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