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也有不少人想逃离这个处处都是互联网的世界,因为他们有的人认为网络的存在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甚至认为是在“破坏人们的灵魂”。
著名科技论坛 The Verge 的一名编辑鲍尔·米勒就因为网络的复杂和喧嚣而选择“逃离网络”,从此过上了一整年的断网生活。米勒认为他的断网生活非常棒,他觉得他的生活充满了偶然的事件,包括像生活中的会议,玩飞盘,骑自行车,阅读希腊文学。虽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他还是写了半本小说,而且每个星期都会给The Verge 撰写一些随笔。同时他的体重直接就减轻了15磅,他的治疗师对他的变化也很欣慰。
他表示,开始脱网最初的几个月,生活出现很大变化,变得更加积极。但随着时间的深入,自我的最恶面显现,好的习惯被抛弃,恶习出现。米勒表示,互联网并不是个人诉求,而是集体互动的产物,不能自己的问题而去责怪互联网或是任何环境。
大学生体验“无网生活”
微信的突然“罢工”让许多人瞬间束手无策的情况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广大网民都陷入了对于这次事件的深思当中。试想,如果没有网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对此,有这么一群大学生做了一次有趣的无网生活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一连7天不上网,不用手机,当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回家休息或旅游度假时,他们选择度过不一样的暑假有的走进田间地头体验生活,有的来到工厂企业接受锻炼。
离开网络的日子里,这些学生尝试着进行各项游戏活动,分散注意力,熬过无网的日子。在这7天里,他们举办了手工DIY、制作水果沙拉等趣味活动,还集体组织到大街上做有关网络依赖的调查问卷、协助交警一起疏导交通。
参加完活动后,很多同学总结说,离开网络会带来种种不便,但沉迷网络则会失去更多的乐趣。“我们无法完全拒绝网络,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课余生活基本依赖网络的坏习惯。”
我们能彻底“脱网”吗?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总得来说就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然而,随着人们与互联网的关联日益紧密,许多隐患也浮现出来。
上半年“棱镜门”事件的爆出,就为国家、企业和个人敲响了安全警钟。一系列事实也表明,网络在为人们服务的同时,也“绑架”了我们。但矛盾的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彻底离开互联网,对一些人来说是失业,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告别生活的乐趣和伴侣。千万家电子商务企业将倒闭,全球GDP的12%将化为一缕青烟,世界经济的前景将越发黯淡。
我们可以拒绝智能手机吗?我们能够放弃社交网站吗?互联网对人类的意义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它不仅仅是人类喜爱的工具,它正在成为人的一部分,人类全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似乎都与它息息相关。或许,我们偶尔回首往事时,会在心底发出抵制网络的呼喊。
然而,即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信息超载最终会把网络与人类一起推向无底的深渊,我们也无力从互联网的怀抱中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