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互联网金融的上半身、下半身,是指两截原本应该打通、目前暂时被割裂的环节。说句大白话,上半身是说这些钱从哪里来、怎么募集、怎么卖产品、怎么营销,是不是充分“互联网化”,而“下半身”是指它的钱投给了谁、怎么投、怎么赚钱,是不是足够“互联网化”。如果谁把这上下半身对接上,打开气血开关,启动血液循环模式,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雏形初现了。
最近阿里很忙,正好提供了案例。它的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上半身”。吸引支付宝用户在余额宝里买货币基金,支付方式、营销渠道都非常互联网化。上半身艳惊四座,半个月多就募集了70来亿,许多狂蜂浪蝶随之起舞。但是,它的下半身、资金投向却很传统,投向货币市场基金,最终也就是债券、票据、存款之类。
而阿里刚刚公布的新动作,算是“下半身”的例子。阿里小贷公司的一个私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募集完成了,从它的上半身,即客户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它的资金可能还是来自线下的客户资源为主,其互联网化的程度和余额宝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可圈可点的倒是它的下半身,也就是资金的投向。阿里小贷的客户,主要是在天猫、淘宝、阿里巴巴里做生意的商家。它的核心资源并不是和客户的所谓关系,而是它掌握的互联网数据。这些客户在它的平台上交易,货款在它的平台上交收,阿里对它们的信用心里有数,下半身基础坚实。
不过,在阿里小贷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中,金融机构的实际油水应该非常少,有牌照的机构太多、有数据的只有阿里一家,金融机构能跟着喝口骨头汤、赚点吆喝就不错了。等到哪天阿里把上下半身合体成功,届时想再喝口汤可能就难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压力,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