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草茵茵的清華園的一塊銘碑上,鐫刻著清華大學的校風:行勝於言。
這剛好印証了美國政府在中國是如何利用間諜和顛覆的惡劣行為,使自己成為失敗的民主倡導者的。據爆料者愛德華·斯諾登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曾以清華大學為目標。該校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作為清華的一名外籍教師,我被這裡課上課下的嚴肅討論所體現的那種輕鬆而認真的氛圍所感染。開放的討論常常打破政治正確性的界限,而在美國和日本的大學裡,政治正確性還佔據主流。
當外國的網絡思想家們還在為搖滾樂和茉莉花的氣味建立理論時,中國的網絡思想家正在設計一個網絡社會民主體系。其中一位先鋒是吳建平教授,他領導的計算機工程團隊建立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他所致力的擴大的通信網絡,在賦予科學技術部門計算能力的同時,使新聞學的學生們能夠為新媒體制作新聞、圖形和影像內容。
為實現數十億互聯網用戶的夢想,IBM、微軟和谷歌等全球高科技企業與包括清華科技園在內的中關村計算機產業區內的很多網絡中心簽訂了租賃脅議。然而,谷歌公司收集個人信息和疑似入侵某些用戶賬戶的行為,恰恰違背了該公司所倡導的自由。這些美好的夢想隨即變了味。
考慮到很多作為清華校友的中國知名人士都有清華的電子郵件賬號,斯諾登所披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採取的更大規模的網絡間諜行為就更加觸目驚心。
清華之所以成為美國網絡司令部的戰略對象,是因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採用了3G和4G智能手機所使用的下一代互聯網協議。該網絡將向機構用戶分配新地址,這些用戶包括政府各部委、軍隊、警察、安全機構、國有企業和央行——這是五角大樓可能感興趣的一個名單。
美國政府的領導人,特別是那些要求懲處告密者的國會議員們,應當表達他們的懺悔,反省自己對中國網民所犯的罪行。
美國人應當停止他們關於學術自由的乏味說教,學一學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五德”,特別是其中的“義”,意為誠實、正直。罪惡的頭腦裡不會有民主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