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一场边界模糊的货币旅行

阅读 668  ·  发布日期 2013-05-14 08:55:47  ·  伊索科技

  货币的样子正渐渐模糊。伴随着互联网的无所不能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的重大变化,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正经历着从一张纸币、一枚硬币、一张信用卡或者存折,向一个账号、一部手机甚至是一种虚拟货币的转变。互联网金融的依托平台是网络。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不单是某种技术的革新,更多体现在“头脑风暴”带来的先进生产力。

  与传统金融体系相较,互联网金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微需求,将人类的金融消费行为变得快餐化;同时,用技术支撑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终端正在有序而快速地发展,它改变了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另外,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单一供给信贷的传统格局,拍拍贷、人人贷等平台的不断涌现,将社会融资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二维模式,延伸到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融资;而最令人惊叹的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拥有比银行还要多的客户海量注册信息,这批信息不仅能够成为互联网融资的根据,更搭建起一个广阔而坚实的个人征信体系。

  难怪,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党均章表示,对于传统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比狼来了更可怕……

  不带钱包

  不带钱包也能上街?这是互联网金融馈赠给人们的礼物。它依托近场支付(手机支付)技术,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和银行研发的感应芯片,就可通过银联POS机完成一笔非现金支付。

  在过去一周,金融领域“出走”了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他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月9日晚,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现年65岁的行长马蔚华主动提出不再出任下届执行董事候选人,5月31日的股东大会将取消此议案。按此公告,原本有计划在5月31日选举中成为公司执行董事的马蔚华,将彻底告别其任职15年之久的招商银行。

  业界普遍认为,在长达15年的“服役期”内,马蔚华对招商银行的贡献,不仅仅是将其由区域性小银行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在于时时处处快人一步,沿着甚至是领着客户需求,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取得成绩。更有人笑称,在国有银行柜员都板着脸上班时,招行柜员早已学会了笑脸迎接八方客;在别的银行还跟信用卡较劲儿之时,马蔚华想的是怎样让客户不带钱包也能上街。

  但是,在手机支付领域,马蔚华做不了整个市场。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而从细分市场规模交易结构来看,近场支付占比仅为2.6%。马蔚华自己也说,一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作为,充其量也就能比别人快一点,“客户需求决定一切,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不是一家银行能做完的事,各方合作和分享势必成为趋势,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支付氛围,这样一来,银行、商户和客户都会受益。”

  找谁借钱

  如果差钱,你向谁借?还在想着父母亲戚朋友这些人际圈子?那你真的OUT了。此前,信用卡和银行贷款是你改善流动性的备选后援;如今,阿里金融可以依据你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记录衡量你的信用情况,快速为你提供一笔几万元的小额贷款,而在类似拍拍贷、人人贷这样的P2P(personto-person)网络借贷平台上,资金周转变得不再困难,而钱的价格也正在经历着市场化,有闲钱的人,可以按照最高利率不超过银行一年存款利率4倍的规定,自定一个利率把钱借出去。

  上周,另一个从互联网金融界“出走”的人叫马云,此前他一手缔造了阿里巴巴。起初它仅仅是个电子商务平台,与金融业挂不上钩,但马云研发出了一个产品组合,即“支付宝(吸储、支付)+阿里金融(贷款)”,这一组合不仅直逼传统银行的“存、贷、汇”三大核心业务,更利用互联网的无所不在和海量数据,获得了那些固守物理网点发展的银行业梦寐以求的客户信用网络。

  在一个公开场合,腾讯掌门人马化腾代表观众问马云:“你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金融,很多银行会警觉,你胆子挺大。”马云当场否认自己想挑战谁。他说,“今天有这样的技术、这样的人才、这样的需求,无数的网商、无数中小企业今天想要钱,但拿不到钱。而我们恰好有解决方案……”

  而按照“拍拍贷”CEO张俊的说法,“拍拍贷”的想法起于2006年底,运作于2007年。“当时我们就知道,拍拍贷的想法太早,可能不合时宜。但用长远的眼光看则不同。我们坚信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趋势。”

  与拍拍贷相似,“人人贷”也是P2P网贷,具备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此类的借贷平台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是为小额无抵押者借贷,覆盖的借入者人群一般是中低收入阶层,是银行信贷体系的补充;其次,借助了网络、社区化的力量,强调每个人来参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审查的成本和风险,使小额贷款成为可能;第三,平台本身一般不参与借款,更多做的是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务等一些功能;第四,由于依托于网络,与现有民间借款不同的是,其非常的透明化;与此同时,与现有民间借贷的另一大不同是借款人的借款利率是自己设定的,同时网站设定了法定最高利率限制,避免高利贷的发生。

  根据2012年11月的公开数据,“拍拍贷”共有120万注册用户,成功借过款的用户有4万多名,月交易量达5000万元。

  另一种“钱”

  就在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边界越发模糊之时,另一种新兴事物又来搅局了。有心的人发现,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壹基金宣布接受比特币捐款,短短几天之内就收到了233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22万元。这是中国第一个接受比特币捐赠的非政府组织,比特币也第一次在我国成为了捐赠物。比特币,有人叫它影子货币,也有人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品种。但比特币到底是什么?如何获得又该怎样流通?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讨陈述,论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

  从概念上说,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今年4月10日,一枚比特币全球交易价格突破200美元,4月11日,更是蹿到了264美元的历史新高。而在2月底前,它还仅仅只有20美元出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一切投资品在比特币面前,都显得暗淡无光。但这种借助互联网就能流通和兑换的“货币”究竟具不具备投资价值?它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界中又能有怎样的前景?目前谁也说不清楚。最终人们决定,“让比特币再飞一会儿”。

  边界风险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货币的样子,也模糊了风险的边界。而在金融领域,风险防控与创新一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换句话说,货币有怎样的表现形式,就对应怎样的风险控制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很早就开始关注互联网金融。他站在规范发展的角度上,曾以提案形式表示出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速发展、良莠不齐、流动资金数额巨大等问题的担忧。而今,让他高度关注的是金融信息安全问题。

  “现在有一组数据,目前个人持有的手机,可能60%以上是智能手机,数量还在不断扩张,到了去年6月份,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大大超过了电脑上网的网民。手机支付发展变化的速度也非常快,它不仅可以简单实现支付,今后我们的很多东西(身份证、钱包、钥匙)都可以做到手机上,甚至连手机都要改名了,叫‘个人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机’,这无疑是一个趋势。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手机上的智能操作系统现在有两方面很严重的问题,智能操作系统的市场几乎完全被美国三大公司占领,谷歌的安卓系统占了70%多,剩下的20%多几乎被微软和苹果瓜分了,在中国形成了绝对的垄断。更严重的问题是,在操作系统之中,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把每一个人任何的短信、电话和电子支付操作的密码、账号实时传回在美国的云服务器,这些海量信息会不会危害了中国国家的安全?请各位注意。”贺强表示。

  也有很多人关注拍拍贷、人人贷这种P2P借贷方式的风险。诚然,这种网络借贷模式既为放款人提供了获得相对较高收益的可能性,也给借款人带来了额外的信贷资源。然而,即便是在金融创新产品丰富的美国,也依旧有人担心,放款人在盈利性平台上面临着失去本金和其投资收益的风险。在美国,一份名为《人人贷——行业发展与新的监管挑战》的报告提到,当借款人利用P2P平台进行借款的时候,他们面临着与传统银行借贷一样的风险,包括不公平的贷款与收款方式。同时,借款人在P2P平台上也面临着一些特有的隐私保护风险。平台上的放款人也会遇到各种的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借款人可能违约),还有依赖于平台审核贷款申请和执行贷款催收所产生的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