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互联网,当初肯定没人会想到,一个军事、学术的研究系统会引起一场世界性的技术变革。正如电子商务改写零售业、网媒挑战平面媒体一样,互联网技术也冲击着金融领域。
当今,当许多金融机构还沉浸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受益于金融管制和地域保护时,却突然发现互联网企业已经完成了“逆袭”。如今的互联网公司不再或者不愿只是金融机构的技术支持和辅助工具,它们通过对互联网数据的深度开发撬动了更多的金融业务,并逐渐搭建出一套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不仅仅在于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的交易体系设计中,还能有效地将众多交易主体的资金流置于其监控之下,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这降低了风险控制成本。
在信息数据处理上,互联网公司有天然优势,因此这时的银行能考虑的事只有两个,要么直接买互联网公司的信息,要么向它们学习。为了保住自己在金融领域的传统地位,这些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变革。与以前仅把网上银行作为销售渠道不同,银行也开始更加注重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包括客户体验、交互性能等。与此同时,银行开始把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进行更为深度的整合。
2013年2月17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保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10亿的注册资本在现有的保险公司中并不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而网络平台上的运费险,华泰保险2010年就已经推出,但是众安在线却成了近几个月的焦点,原因无非是它的三大股东: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最大的电商平台、最大的社交平台以及以综合金融为战略目标的最大的保险集团。
在移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开始与运营商合作。自2012年以来,招行、浦发、农行、建行已率先行动,陆续公布了各自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最新产品。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算不上神奇,它们有的仅是交易成本、风险管理和客户搜索上的优势,而在处理纠纷和不良资产上传统银行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以阿里金融的小额贷款为例,虽然阿里金融掌握了客户的交易数据,但是却没有客户的资金流向数据。数据库不能有效掌握贷款人的资金流向,会在信用判断上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传统的实体金融机构完全能够找到这方面的数据。
但对于网贷的流水化操作模式,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每一笔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和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资产处置最后还是得交给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