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开打击网络销售假药 打团伙端窝点捣网络除源头

阅读 767  ·  发布日期 2013-01-17 09:17:00  ·  伊索科技

    台海网1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鲍娜 通讯员 刘启国/文 陆军航/图) 药品安全关乎百姓健康和生命,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去年以来,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构建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开展各类专项行动、组建药品安全协管志愿者队伍、成立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等举措,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在保障居民用药安全方面,今年,药监部门还将有什么大动作?在日常监管、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工作中,还有什么创新举措?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导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宏愿。

  谈整治 重点抓好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

  导报记者:去年底爆出的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安全门”,再度引发消费者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在中药材市场的监管上,今年会有哪些举措?

  李宏愿:在生活中,中药材的应用相当广泛,由于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批次的中药材中残留物有很大差异,所以统计调查工作难度很大,缺乏权威数据和结论,有关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等标准很不完善。

  今年,药监部门将着力抓好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突出中药材市场、饮片生产集中区域检查,加强中成药监管,严厉整治制售假劣、非法加工、挂靠过票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容易染色、人工增重、掺杂掺假品种的监督抽验。此外,还要加强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等重点药品、高风险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产品违法添加等专项整治。

谈打假 坚决打击网上销售假药

  导报记者: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患者对特效药、进口药的渴求,对知名药品进行仿制,或用保健品替代药品坑蒙消费者,对这种网络售假行为,管理部门如何监管?

  李宏愿:通过网络销售假药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会坚决查处,同时通过宣传增强市民从合法途径获取药品的安全意识。本着对涉嫌假药犯罪除恶务尽的方针,我局会同警方认真排查涉案假药的来源线索,把打团伙、端窝点、捣网络、除源头作为主攻方向,坚决斩断制造、销售假药的非法利益链条。

  去年,我局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力度。去年3月,局稽查人员根据日常工作掌握的线索,在集美区一出租房内,查获一个涉嫌无证生产抗癌假药“生物地黄膏方”的窝点,犯罪嫌疑人方某父子通过网络销售其自制的假药,销售额已达5万余元,局里及时将该案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斩断非法销售网络。此外,去年还曾查获一起嫌疑人利用互联网销售非法进口的台湾药品案件,涉案货值达10万余元。


  谈监管 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试行量化分级考核

  导报记者:药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常态化的监管是重中之重,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今年有何创新?

  李宏愿:今年,要进一步完善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的若干意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以药品监督网络为依托,推进岛内外监管一体化。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专项行动。加快完善12331投诉举报平台建设,逐步打造集投诉举报、案件受理、应急处置等于一体的综合网络平台。

  今年,局里还会根据群众反映、投诉的热点,加强对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票据监管。实施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审核等管理制度,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试行量化分级考核,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协会,有效推进行业自律。重点加强对蜂胶、阿胶、珍珠粉等原料的监管,开展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试点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和处方工艺专项检查。

  谈对台 加快“两个中心”和“一个口岸”建设

  导报记者:厦门与台湾往来密切,在全面落实《综改方案》项目、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方面,今年有什么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李宏愿:加快输台中药材集散中心、输台药材质量检测和认证中心建设,这将会是今年药监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这两个中心一旦建成投用,将会对厦门的经济和药品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已经成为制约中药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中药材花大价钱运出去,又被退回来,对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如能在厦建成输台药材质量检测和认证中心,按照台湾方面提供的标准,对运抵厦门的准备出口台湾的中药材进行检测,严把质量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在这一过程中,中药材的物流仓储费、药材检测费等,都会对厦门经济和相关从业者带来极为可观的效益,也造福两岸百姓。

  另外,结合《综改方案》的要求,我们今年还将积极推动台湾保健食品、化妆品通过厦门口岸进入大陆的先行先试政策,也就是“一个口岸”的筹划。

  100%

  去年厦门的药品监督抽样单位及品种覆盖率、抽样总批次、抽样针对性等量化指标超出目标任务,取得较好成绩。100%完成全市9家药品生产企业、24家批发企业、38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专项监督抽验,达到全市在产基本药物品种监督抽验覆盖率100%、配送使用基本药物单位监督抽验覆盖率100%的年度目标。

  3000次

  全国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去年8月顺利开通运行,同时成立厦门市药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全年共受理群众各类投诉举报321件,认真为群众提供安全合理用药咨询3000余次,耐心热心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排忧解难,依法依规查处“三品一械”的违法行为。

  5000万

  在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市药监局协同公安部门侦办一起犯罪嫌疑人利用其经营的假冒虫草进行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近5000万元。局稽查处协同药品检验所,开辟绿色检验通道,检验涉案的假冒虫草507公斤。

  13万盒

  2012年4月份,自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被曝光后,市药监局快速反应,全力以赴组织力量查控,共出动执法人员1226人次,检查相关企业336家,查控下架国家局公布9家问题胶囊剂生产企业生产的胶囊制剂药品13万余盒。

  历经14年研发12万人参与临床实验

  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厦门造

  2012年1月份,国家科技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联合研制的戊肝疫苗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2012年10月底,全球首支戊肝疫苗“益可宁”正式上市销售。这是我国疫苗领域原始创新的里程碑事件,是当今世界首支可以直接造福于全人类的戊肝疫苗,也是我国科学家为全球肝炎预防控制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投入近5亿元研发资金

  可以说,这支疫苗的面世,将会为全世界人民造福。导报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戊型肝炎是目前在全世界蔓延的急性流行病毒性肝炎,我国去年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病例报告数几乎相等,已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位居首位。而在此前,戊肝没有疫苗,只能事后被动治疗,治疗成本高昂。

  据了解,这支戊肝疫苗的研发共投入近5亿元的资金,有12万人参与了临床实验。在历经14年的研发后,才诞生了全球首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据悉,在这十余年的艰难研发进程中,英国、美国的先进药企也曾各自进行研发,均宣告放弃。

  年产戊肝疫苗500万支

  那么,厦门是如何做到的?“这个过程特别不容易,除了企业的坚持、国家的支持外,还有监管部门数年的帮扶和协调、指导。”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安监处赵处长告诉导报记者,在疫苗研发初期,药监局主动上门送法,进行政策指导,而在疫苗上市前,局里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对企业长年进行帮扶、指导。

  疫苗上市前须取得三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疫苗注册证、GMP证书。而这三个证书,分别由国家级三个司发放,落实具体工作时,基本都由市药监局的一个处来对接,特别是最近这两三年来,厦门往返北京的航班,成为工作人员最熟悉的航线。持续不懈的努力与坚持,终于在去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导报记者了解到,戊肝疫苗投产后,可年产戊肝疫苗500万支,满产后,年产值可达数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