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互联网和IT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第一波改变,发生在传媒行业,最典型的特征是门户网站的崛起;第二波改变,发生在通讯领域,例如腾讯即时通讯方式的风靡。而下一轮改变,将发生在金融服务行业。
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39.9%。规模庞大的网民用户数量,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Wi-Fi、3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则为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演进,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撑。过去的数年,互联网技术发展引致的金融业变革,在支付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截至目前,全国有196家企业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与规模庞大的传统银行不同,新型支付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可谓“船小好调头”。更为重要的是,从诞生之初,这些企业更多的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具备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创新基因。
支付公司出现之前,全社会的支付结算几乎由银行一家承担,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支付公司出现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支付清算服务充分结合,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标准化支付清算服务在资金处理效率、信息流整合等方面的不足。
以资金处理效率为例,目前,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普及和深化,其应用范围已经由最初的B2C零售扩展到更为广阔的B2B领域,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依托电子商务来改善产、供、销整体效率,以提高竞争力。这种经营策略的改变,在资金层面,要求企业在产、供、销链条上的现金流能够迅速归集。但在传统银行业主导的金融生态下,不同企业在不同银行开立账户,银行之间由于竞争关系,客户群、支付渠道难以共享。
对企业而言,这种分割将使其现金流承受巨大压力。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归集速度慢,尤其是在连锁、零售等传统行业里非常明显;二是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账期拉长影响企业扩张速度。此外,很多企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是手工对账,财务管理效率低下,拉高了企业经营成本。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快钱业务核心就是“帮企业搬钱”,即通过一套跨银行、跨地域、跨网络的信息化支付清算平台,帮助企业快速获取和优化现金流,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
其实,除了资金支付、结算之外,金融行业更为传统的资金融通领域,互联网金融模式同样大有可为。
传统银行业中,贷款等资金融通业务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但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云计算保障的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下,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又被搜索引擎捕获并组织。最终的情况是,贷款等金融产品的交易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交易双方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的成本非常低。
中长期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P2P网络贷款公司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这些新兴机构与传统银行之间,并非相互竞争关系。总体来看,随着互联网的介入,金融领域将逐渐走向开放共赢的格局。
就拿快钱而言,我们把快钱比喻成信息化的“收割机”,在前端收集企业客户的需求,经过处理、加工和打包,把它给到商业银行,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增量的客户,同时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像支付企业这样的信息化金融服务提供商与银行的关系,就像十年前的电信跟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关系一样,一方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在其基础之上创造需求,提供增值服务,最终实现合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