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通信的光荣与梦想:回顾精彩十年

阅读 653  ·  发布日期 2012-09-27 08:46:57  ·  伊索科技
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互联网通信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令人惊叹的悲喜剧。经历了泡沫、跳水、蛰伏、苦撑,直至再度起飞。  在2012年7月发布的CNNIC第30次互联网报告中写道: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比十年前翻了9倍多,达到5.38亿;网络经济规模比十年前增长数十倍,数额超千亿;互联网经济5倍于GDP增速、造就了诸多明星企业、上市公司数量翻十余倍……   如同处于抛物线的两端,10年来通信业的轨迹变迁也同样始于新世纪初网络泡沫的破灭,而终于金融危机的震荡之中。这十年,中国通信业开始了一系列艰辛的探索:电信运营格局调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以制造业为龙头的“走出去”……

  别惊讶,互联网通信就是这样变幻莫测,一直在上演,从未被抄袭。

  2002-2003

  关键词:电商崛起、电信转型

  谁还记得在21世纪初究竟有多少家以“.com”为代号的互联网企业倒下后就再也没站起来?谁还记得在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概念股举步维艰,股价狂跌?谁还记得新浪驱逐了创始人和上市功臣王志东、搜狐面临摘牌危机、丁磊一度想要卖掉网易?

  2002年,中国互联网在经历了阵痛和徘徊后,终于开始了轻微回暖,几大门户纷纷通过短信、彩信、在线游戏、收费邮箱等新的服务形式摆脱了濒临倒闭的厄运。

  同年7月17日,搜狐网公布第二财季财务报告,声称成功实现了运营现金流为正,并实现了公司历史上的首个季度税前赢利;8月5日,网易在财务报告中宣称第二季度实现了赢利;8月8日,新浪网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已首次实现正运营现金流40万美元,净营收额达到860万美元。

  但在这可喜的数字背后,也有分析师认为各大门户网站的赢利大多是在压缩运营成本上取得的,离真正意义的赢利尚有差距。

  紧随其后的2003年,一种曾经只存在于我们想象之中的网络服务形式竟真的实现了,这就是电子商务。对于习惯眼见为实、货比三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谁能预想到这种足不出户便可进行商务交易的形式,会在日后如此普及。

  这一年,马云带着他的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出了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并创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正式进军电子支付领域。从而有了今天的全球最大的个人交易网站以及全球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似乎世纪之交注定不会平静,通信业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演绎了一场疯狂的网络泡沫。虽然它让很多通信公司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它所遗留的基础网络却也在酝酿着通信产业的另一次蜕变——一个网络融合的时代远景由此进入通信人的视野当中。

  移动通信、固网宽带技术、IP、多媒体网络……多种通信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融合在技术上也渐渐成为可能。

  通信业正在步入十字路口,电信业需要转型,但是如何转型?网络融合的节点在哪里?融合的产品形态又是怎样的?

  2004-2005

  关键词:互联网上市、电信强国

  2004年这一年,提到互联网时大多都伴随着另外一个词——上市。

  3月5日,手机服务供应商掌上灵通在美国纳斯达克公开上市,成为首家完成上市的中国专业SP;3月 10日,TOM Online分别在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上市;5月13日,盛大网络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交易,融资额为1.5亿美元;6月份,腾讯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募集了2亿美元的资金;7月9日,空中网登陆纳斯达克,融资规模达1亿美元;9月30日,中国人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网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融资7350万美元;12月,“第九城市”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

  与此同时,搜索引擎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纷纷争抢的“新蛋糕”。从2003年底,雅虎就首先出手收购了占实名搜索90%市场份额的3721 公司,迈出其开拓中国搜索市场的第一步。随后,搜狐公司推出自主技术开发的互动式中文搜索引擎——搜狗。6月,Google完成了对百度1000万美元的注资。

  与此同时,即时通信软件市场也在这一年成为厂商追逐的热点。12月4日,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900万,腾讯公司从这时开始稳坐“第一把交椅”至今。

  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使得原本虚拟的网络财富变成了真金白银,中国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网络财富新贵。马云、李彦宏、陈天桥、马化腾、张朝阳、丁磊……

  同样,2004年也成为了通信业的拐点。

  这一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宽带上下足功夫,“宽带联盟”一个跟着一个成立,ADSL用户也不断的增长,可以称之为“宽带年”。可是宽带业务似乎还没找到一个“杀手”,花开的很香,但果子却结得一般。相比较于移动用户的继续发飙,固网运营商的日子愈发的艰难。

  这一年,国外的巨头都在等待中国的3G牌照时,在“电信强国”背景下,华为中兴的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2006-2007

  关键词:视频网站、手机电视

  2006年年初,一个叫胡戈的人以及一段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视频短片红遍互联网,网络视频也自此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

  随后,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首次允许互联网播报世界杯足球赛视频内容,使得网络视频产业商机初露,加速推进了视频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新兴的媒体都尝到了网络视频所带来的甜头, 视频网站成为新的淘金热土

  再随后,以YouTube模式为标准的大量视频网站在中国涌现,土豆网、播客(视频分享)中国、播客天下、中国播客网、六间房等国内近200多家网站热火朝天地积极效仿复制,满怀喜悦憧憬未来。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也盯住了这块市场。新浪网、搜狐、TOM、QQ、百度等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视频业务。

  然而,正如当时有人预言的,大部分视频网站此时并没有找到清晰的赢利模式,同时内容良莠不齐,且遭遇到版权和监管之忧,再加上数量的激增直接导致了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加剧,视频网站最终活下来的只有几家而已。

  2006年对于通信技术稳步前进的一年,通信的市场格局充满变化的一年。一方面, WiMAX、HSPA等移动宽带技术稳步发展,融合通信的应用正在铺开,世界各地运营商开始实际部署这些创新技术;另一方面,在设备商之间并购、出售的纷纷扰扰之后,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12月11日,中国联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行手机电视业务签约暨开通仪式,涉及三网融合、电信与广电跨部门合作的手机电视业务正式在中国浮出水面。  

  2008-2009

  关键词:社交网络、3G时代

  2008年,能与北京奥运会的万人空巷相媲美的当属“万人偷菜”。谁能想到开心网的这款简单的社交网络小游戏,经有如此大的魔力,让成千上万的网民三更半夜爬起来只为“偷别人一颗菜”。 “偷菜热”从侧面预示了SNS社交网站日后的火暴。

  进入2008年开始,大量社交网站的加入,使得中国的社交网站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几乎是一夜之间,或大或小的社交网站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然而,虽进入者众,但是中国社交网站的表现形式却非常单一。在早期,几乎所有的中国本土的社交网站都是在模仿国际上做得比较成功的MySpace和Facebook。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各个社交网站产品的高度趋同化。

  而2009年微博的出现无疑给之前的社交网站“当头一击”。它将手机传播的即时性和社区网站人际传播的聚合性相结合,使信息得以在第一时间迅速传播。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或者测试各自的微博产品。

  “微博”热潮汹涌,将魅力延伸至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也因此超过了“奥巴马”和“甲流”,成为2009年的第一大流行词汇。

  大部制改革、电信业重组、奥运3G服务、救灾应急通信……通信行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