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中,都不仅仅只有佼佼者做出贡献,那些或被人们遗忘或被潮水吞噬的同行者,也都曾为这个行业的发展甚至为对手公司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群雄逐鹿的时代,最终胜出的毕竟是少数,那些也曾披荆斩棘却最终不敌他人的败阵者,就成了成就少数人的大多数。所以,互联网的巨头发展,也是一个多数人成就少数人的过程。
这就像我们提起网络文学的鼻祖都知道是榕树下,但却已经很少人去关注这个网站的“死活”,而更多的是看重被它和它们成就的“盛大”;这也像我们现在看到了天猫、京东等B2C企业的强大,却早已忘记最早的那批探路者的名字;这更像之前红极一时的网络黄页,如今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但却有不少企业借助网络黄页这种模式,在信息战争中开辟了新战场……这样的例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中依旧每天上演着,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多的思考。
另外,在国内,创新与抄袭似乎是硬币的两面。但这样一个已经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正是整个互联网根深蒂固的通病。对于创业初期的小公司来讲,创新很可能就意味着被抄袭,被抄袭就面临客户流失,进而死亡。前赴后继死去的小公司,就这样成为了巨头的垫脚石,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这多少有点悲哀,原本应该是小公司站在巨头的肩膀上登高望远,但现在,巨头却以草根为肥料。
现今的互联网就是赢家通吃。所幸,在多数人成就少数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那些被成就的少数正在试图成就多数人。百度的搜索引擎,让千百万的小企业找到了让人们了解他们的方式,而腾讯的开放平台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可施展空间。这是构建新的生态链所必需的举措,尽管力度还不够,但毕竟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