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一个美妙之处就在于,把更多人更大范围地卷入协作。越多人参与,网络的价值就越大,用户需求越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参与协作的组织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越大。”马化腾解释,对创业者来说,如何利用好平台开展协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前做互联网产品,用户要一个一个地累积,程序、数据库、设计等经验技巧都要从头摸索。但平台创业的趋势出现之后,大平台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创业的成本和负担随之大幅降低,大家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最核心的创新上来。
“对腾讯来说,我对内对外都反复强调我们作为平台级企业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坦言,“现在肯定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也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听听大家对如何经营好开放平台的意见和建议。这绝不是一个姿态,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力。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不同物种有不同分工,最后形成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种都朝一个方向进化。”
在这种新的思路下,马化腾称,互联网的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利用平台已有的优势,广泛进行合作伙伴间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将是灰度创新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焦点探讨
“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傻5秒钟”
如果说坊间此前对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调侃有些生辣,那么马化腾的一番表白可能更有味道。
在“公开信”中,他提到了对于“速度法则”的理解: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马化腾认为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同时,千万不要以为,先进入市场就可以高枕无忧。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傻5秒钟。你的对手会很快醒过来,很快赶上来。他们甚至会比你做得更好,你的安全边界随时有可能被他们突破。”
马氏对于业界的建议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感觉了。
在业内看来,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腾讯此前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灵动性,而进行的由“大”变“小”,把自己变成整个互联网大生态圈中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