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互联网应用超90%

阅读 843  ·  发布日期 2011-06-27 08:26:18  ·  伊索科技
作为中山第一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发展?昨日,市经信局发布《中山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给出了答案:到2015年,将中山建成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电子商务示范市、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宗旨的电子政务示范市、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亮点的信息化应用示范市、以信息化智能家电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制造基地。

  该规划是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之一,随着该规划的公布,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专项规划也将相继发布。

  规划目标

  力争建成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市

  该规划提出了关键一点,信息化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方式,信息化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珠三角先进行列。

  在具体目标上,规划提出,信息化应用要全面普及,尤其是电子政务建设要取得新跨越:到2015年,政府审批业务和公共服务的上网率达95%以上,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100%的行政许可事项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中山建设成为“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市”。

  每年培训3000中小企

  按照要求,到2015年,传统产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5%以上;创建和培育40家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其中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10家、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企业10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10家;建设2-3个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制造示范平台,吸引2000家中小企业应用。

  为此,中山计划每年培训3000家中小企业,支持5000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服务。到2015年,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60%以上的企业开展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中山建设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

  在社会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到2015年,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110台,数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0%,互联网普及率95%,100%的街道、80%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网站,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80%.

  产业总值达2500亿

  作为中山的第一产业,其发展目标如何,规划进行了明确,到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左右。

  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规划指出,要推进一批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在新光源、新型显示技术、三网融合衍生技术、新一代通信、新型基础核心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领域和物联网发展方面取得率先突破,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形成战略新兴产业群,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跨越。高端电子信息和新兴信息服务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比重提升20%以上,并在重点领域和产品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软件业则要求创建省级软件产业园,孵化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型软件企业,培育或引进若干大型软件骨干企业,到2015年软件业实现产值30亿元。到2015年,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中山下一步将就中山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与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策。在财政扶持方面,市经信局表示,将重点扶持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加大对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领域的扶持;市镇两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信息化项目在项目立项、投资拨款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中山的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说,在具体的规划中,应围绕着这些问题,在政策和保障上给予一定支撑。而据规划显示,中山主要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传统产业结合不足、“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保障支撑不足等问题。

  已有成绩

  基础设施

  截止到2010年7月份,全市交换机总容量852.9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8.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6.91万户,广播电视用户57.35万户,互联网用户63.67万户,市区宽带接入网用户覆盖率达98%以上。

  企业信息化

  目前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96%以上使用了互联网,中小企业普及率80%以上,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已较普遍地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很多大型企业都已实施或正在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 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 )系统工程。

  电子政务

  以网上审批为重点的电子政务中山模式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实现了全市53个部门审批事项(含内部事务)办事指南的全面上网,531个审批事项的网上流转办理,占应上网审批事项的90%.

  社会信息化

  中山文化、教育、卫生、电子社区、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位于全国前列。目前,全市所有大、中、小学的光纤普及率达到100%,100%市一级学校使用“校讯通”,中山市社会保障卡(市民卡)累计发卡256万多张,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人手“一卡通”,城区80%的居住小区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农村信息化

  全市1347个自然村实现了宽带的全面覆盖,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工程”的地级市:“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试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已有12个镇区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50%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通过互联网开展生产经营。

  四大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山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很大,但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硬件与软件比例一大一小,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

  与传统产业结合不够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还不明显。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严重滞后,信息基础设施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的应用尚停留在基础阶段。

  “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

  信息化建设协调难度较大,缺乏统筹规划,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和自成体系的现象仍然存在,网络互联互通易,但信息资源共享难。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

  信息化保障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资金投入与社会信息化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带头人、高级技工严重短缺,信息化管理、项目规划与建设运营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难以支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