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文艺创作如何深入生活

阅读 1023  ·  发布日期 2012-05-03 08:39:07  ·  互联网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谈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由此揭示了文艺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深入生活”,它不仅指导了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创作,促成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文艺的发展走向。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走进互联网时代,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增添了新的手段和方式。那么,互联网时代要不要 “深入生活”,以及怎样“深入生活”——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本报文艺部《朝花》副刊推出 “互联网时代的文艺创作如何深入生活”大型笔谈,将结合当下的创作和评论对此进行探讨。欢迎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读者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