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网用户有望超互联网 "无线城市"呼之欲出

阅读 1144  ·  发布日期 2011-11-01 09:01:55  ·  人民日报
截至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突破4亿户,预计至2012年有望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数。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无线城市”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从2010年10月至今,中国移动已与26个省份的161个城市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的合作协议。根据规划,到今年底,将有超过1600万活跃用户成为无线城市的受益者。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在各地跑马圈地,布局无线城市建设。
  方便居民生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所谓“无线城市”,就是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的无线网络接入,将传统互联网的应用搬到手机上。“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已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国际上,无线城市建设被誉为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在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展示大厅,记者看到,用户只需通过手机登录北京市民主页,便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与公交、社保、公积金查询等10余项个人生活等相关的各种服务信息。通过该公司开发的系统和特制手机,市民还可以实现远程医疗。用户只要手握手机金属片,心电图就会自动传到定点的医院,医生很快就会回复相应的建议。
  据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介绍,在无线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网络运营商与政府合作,围绕本地资源发展本地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无线城市,为公众提供了许多便民服务。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政务、公共事业、交通、医疗、教育、就业、金融、旅游、生活服务、消费购物”十大门类、五十个重点应用目标。
  移动信息化不仅便民也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传统互联网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数字鸿沟,网民与非网民之间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移动珠海分公司总经理徐刚认为,手机的普及程度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手一机,用户数远远超过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推广,让公众获取信息的能力趋于平等。
  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建设无线城市的条件
  无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带动产业发展,还是对刺激内需、推动民生,都意义重大。
  徐刚认为,我国大规模开展无线城市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手机上网的用户日益增多,移动互联模式日渐成熟。其次,最大的技术障碍也得以解除。“以往使用2G网络,移动互联网带宽不够,部分业务受限,而3G网络的到来,使带宽不够的瓶颈得以突破。”徐刚说。
  “由于前期投入太大,我国无线城市的建设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已经探索出了一套可行的运作模式。”徐刚说。中国移动从无线城市建设中获得的主要收益,包括数据流量收入和客户服务收入这两块。随着无线技术和应用市场的发展,政府、运营商和第三方厂商通过积极实践,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兼顾公众服务和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目前中国移动承建的无线城市群正在逐步形成。广东省已在21个地市建无线城市平台,3G网络已实现县城以上人口100%覆盖。江苏省将加速打造以南京等主要城市为核心的江苏无线宽带城市群。
  网络运营商纷纷布局,终端制造商参与其中
  除中国移动公司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也大举进入无线城市建设领域,纷纷抢占地盘。
  据了解,今年8月,中国电信与安徽省政府签订“无线城市·数字安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将在安徽省投入260亿元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有线全光网络覆盖到乡镇,以天翼3G为主、WIFI为辅的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安徽全省。在此基础上,搭建“云计算”数据应用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信息化建设。
  此外,不少终端制造商也参与其中,希冀从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无线城市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目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公众担心通信网络基站的辐射,基站建设选址较为困难;由于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基站布局不尽合理,这也增加了基站建设的投入。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信息源公开难等问题,也制约了无线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