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环境并不成熟、保险电子商务尚未广结硕果之时,2001年8月16日,一年前正式上线的“泰康在线”受理了第一例网销理赔案。
“以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网销渠道必然会成为年轻消费人群购物的主流选择。”作为保险电子商务的先行者,泰康人寿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新兴的保险网销渠道,客户直接与保险公司接触,节省了交易环节,电子保单大大简化了投保方式,网销渠道提供7×24小时的在线服务,兼之专业坐席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必然会受到年轻消费人群的青睐。
交互性:信任促成“快销品”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的网络营销起步比较晚。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泰康人寿认为,保险网络营销正在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首先,强大的网民后盾和网购热潮激发网络保险的潜力。”泰康人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称,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占比也从33.3%上升至37.1%,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73亿元,使用率提升至31.6%。然而,我国网络保险的保费收入只占总保费收入的1%,而2010年美国市场网销保费收入已经超过总保费的25%,庞大的网民规模为网络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消费群基础,相对滞后的网络保险消费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潜力。
“其次,网络保险的个性化发展趋势符合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该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客户由传统营销方式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网络保险兼顾保单的标准化和差异化优点,允许客户在标准化合同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这不仅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也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第三,网络购物的大环境和网络保险监管环境的日益规范,使得用户越来越信赖网购保险这一消费模式,对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和保单的真实性、合法性逐步认可,随着网络投保平台功能的强大,网购保险将会像网购快销品一样普遍。”该负责人称。
公开性:网购重在口碑传播
在保险网销兴起之前,市场普遍存在这样的质疑声——这一需要通过专业人士讲解才能让消费者真正认可的商品,放在网上叫卖,能否让客户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的经验是,不仅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足不出户的购买方式和优惠的价格,还要鼓励客户在公开的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分享网络投保的真实经历,做好口碑传播。”泰康人寿道出网销保险的一条经验。
为做好风险防范,泰康人寿专门推出“保险工具箱”,包含了保险需求预算、需求分析、资产配置测评等多项工具型分析软件,同时提供了专业的咨询坐席,解答客户投保中的问题。
自2000年起,泰康人寿用5年时间完成了保险电子商务核心业务平台的搭建,2010年10月完成了二期改版,针对不同网络受众的需求,旗下六大类产品整合为三大e系列产品,即理财系列、保障系列、自行组合系列,结果,网销保险的产品分类更趋明朗化,更具有子品牌的特质。
“在实践中发现,增加网购支付方式的类别,是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有助于优化消费者的投保流程。”泰康人寿前述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