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转型之路

阅读 1100  ·  发布日期 2011-07-26 08:34:47  ·  易观网

事实上,对于大公司来说,任何的转型都是被迫的、无奈的。
  当微软拖着笨重的身躯向移动互联网转身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逐渐萎缩的PC市场;当盛大忙着在影视、文学、音乐、SNS等领域攻城略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趋于饱和的网游用户付费市场;同样当马化腾宣布腾讯将步入为期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潜伏在QQ帝国周边等待突围的各大互联网新星。
  其实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转型无一不是必然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如若不转型,这些商业海洋里的“前浪”就会被“后浪”无情的拍死在沙滩上,现在的雅虎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而“曾经”的51.com则是国内因行动迟缓而失去转型契机的的样板。
  为了免死,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公司都会在转型的路上拼命的挣扎,虽然有时候做出一个转型的决定“并不艰难”,但转型之路却不可能一帆风顺,华丽的转身背后是凤凰涅槃般的阵痛。
  传统软件开发及渠道商向互联网转型
  很多人对瑞星并不陌生,就像我们对江民也不那么陌生一样,但这样一个曾经国内杀毒市场的老大也不得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开始向互联网转型,并在上周正式推出了瑞星安全浏览器的公测版。而这一转型的背后是中国杀毒产业的剧变,曾经风光一时的付费杀毒市场不得不向免费杀毒低下高傲的头颅。
  当然有同样遭遇的并不止瑞星一家,金山以及卡巴斯基在中国的代理商数字星空亦在其中。金山在去年就成立了金山网络公司早已塌上了转型之路。而数字星空在坚持了几年“免费杀软不能替代专业杀软”之后,也无奈的于上周高调的宣布进军团购,由一个软件渠道商变身为互联网应用提供商。
  而迅雷的转型则更是显而易见,现在的迅雷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下载工具,而是一个渐具雏形的集在线视频、下载、本地播放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转型颇为成功。然而假如说迅雷一直固守着下载工具的老大位置而没有谋求转变的话,那么现在极有可能已经落入和快车以及本地播放软件暴风影音一样尴尬的境地,被各大竞争对手围追堵截。
  互联网巨头向移动互联网以及平台转型
  2011年,无数种迹象表明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也是一个开放的元年。Android手机的热卖使得千元的智能手机不再是梦,而平板电脑的畅销则让移动互联网多了一个梦幻般的内容展示平台。同时一个8亿的用户市场大门正徐徐向我们打开,一个巨大的金矿慢慢的露出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