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考验中国互联网企业

阅读 1196  ·  发布日期 2011-06-27 08:43:38  ·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以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和创业者的新金矿

  ●处于“青春期”的企业在不断重新定位和调试的阶段,这不得不使得海外资本对它有所担忧

  ●全球未来新的生产力很可能将出现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新医药以及新社会五个方面

  嘉宾语录

  “毫无疑问现在资本市场面临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IPO并不是企业终极的目标,而是漫长成长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里程碑。”

  爱德华·霍泰德(浩然资本的合伙人)

  “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中资概念股在美遭遇信用危机,欧债危机蔓延,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于新型生产力缺失危机,没有新的生产力,没有新的需求。”

  蔡洪平(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部主席)

  昨天,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蓉开幕,会聚了国内高成长型企业、政府部门、投资机构人员和专家学者等上千名代表。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部主席蔡洪平、博裕资本董事长马雪征、世界著名领导力权威约翰·麦斯威尔等众多嘉宾围绕热点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参会嘉宾均表示,在目前新一轮全球性的互联网热潮中,以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和创业者的新金矿。那么这些成长型企业在吸引资本的同时,该如何应对过犹不及、泡沫和冲突等风险?

  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开幕式现场,作为活动落地城市唯一的媒体战略合作伙伴,本报“华西全媒体直播区”也在近千名国内外嘉宾前华丽亮相,对上午的主题论坛和名家观点等与网友进行了微博互动、论坛交流。

  关键词 海外上市潮

  国内企业还在“青春期”

  中国概念股一面接二连三粉墨登场,一面受到停牌、摘牌、股价下跌和“破发”等打击。与会嘉宾们认为:赴美IPO不只是一件“有范儿”的事,在光环的背后,国内企业更应看到海外资本市场充满着惊涛骇浪的考验。

  刚在纽约参加了“中国模式”论坛的冯仑表示:“海外资本市场眼里的中国,仍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一个经济体。”冯仑把目前的中国企业比喻为“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孩子”,并具有“长得快,力气大”等两大特征。但处于“青春期”的企业在不断重新定位和调试的阶段,这不得不使得海外资本对它有所担忧。

  来自浩然资本的合伙人爱德华·霍泰德也称,相比成熟的欧美企业,众多谋求上市的中国企业的确“处在青春期”。“但并不仅仅是青年企业有问题,成年阶段也有各自需要面临的发展和生存的问题。”

  如何不让“停牌”“摘牌”事件影响中国企业的形象?他说,通常投资者会理性去看待“中国模式”,不会把一个问题扩大到全局。“毫无疑问现在资本市场面临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IPO并不是企业终极的目标,而是漫长成长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里程碑。”爱德华·霍泰德表示。

  关键词 互联网泡沫

  中国概念股存在泡沫

  近期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连续暴跌,自去年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奇虎360与优酷没有跌破发行价,“中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吗?

  对此霍泰德认为,中国概念股存在少部分泡沫,主要受累于传统行业反向收购借壳上市,“这些企业上市准备不充分,暴露出种种财务问题,影响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

  “但不能因为一个苹果筐里出现几个烂苹果,就否定一筐苹果。”霍泰德明确指出,跟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不一样,这一次的中国互联网泡沫只是一个小泡沫。“中国互联网价值会趋于理性,它只会被未来的现金流所决定。”

  “近段时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一直牵动着大家的神经,尤其是中资概念股在美遭遇信用危机。”蔡洪平说,“另外,大家应该看到欧债危机和希腊危机也仍在不断蔓延。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于新型生产力缺失危机,没有新的生产力,没有新的需求。”

  “全球未来新的生产力很可能将出现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新医药以及新社会五个方面。”蔡洪平表示,“在过去30年中有新型生产力到来时,资本市场都会给出很高的PE。正因如此,40%的淘汰很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泡沫的出现。”

  关键词 投资与融资

  有需求的才去融资

  在泡沫时期,投还是不投,融还是不融,昨日的论坛上投资人与创业者各抒己见。

  作为投资方,IDG资本合伙人高翔与凯旋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周志雄针锋相对,前者对泡沫持乐观态度,认为有泡沫就一定有机会;后者认为泡沫不是一件好事,它加大了竞争成本。

  作为创业方,影音软件PPLiveCEO陶闯对融资持积极态度,“融资的时间窗口很重要,在泡沫破灭之前,你一定要多融资,才能度过接下来的寒冬。”陶闯提醒创业者,现在还有很多闲置资本,依然是创业的好时期。

  电子商务公司1号店董事长于刚则对融资持实用态度,认为当有业务的需求时才去融资。易宝支付CEO唐彬认为盈利之后对融资的需求就不大了。

  北京兴长信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刘磊直言,泡沫只是对投资方而言,实业家只管做好自己的企业,不要管有没有泡沫,“不要对资本市场退让,除非市场很好,需要扩张的时候,才考虑融资。”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维强,对融资持冷漠态度。他表示,做企业一定要有坚持,有技术门槛,其他都是浮云。